Biography Speeches & Articles Column Articles Photo & Video Gallery e-letter Staff Directory

8 April 2011

走過二十載 看香港科技發展前景
陳繁昌校長
「本文原載於4月8日信報財經新聞」
 

今天是香港科技大學慶祝建校二十周年的日子,科大的建校宗旨是透過教學與研究促進科學、技術、工程與商業管理,協助香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過去二十年來,香港科技大學努力耕耘,致力提高香港社會對科技的重視,建立科研文化與知識型經濟。作為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我深信香港必須繼續加強發展科技。

我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之前,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並曾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負責管理科學研究的資源。我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為香港的科研發展作出一點貢獻。

各國政府大力發展科研

全球主要國家與地區愈來愈重視高科技,各地政府正加強對高科技的投資。國家財政部門對科技撥款,及全國研究經費支出自2004 年起每年均有雙位數字的增長。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更以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為首要重點,強調中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突出了科技教育等指標。

另外,新加坡在四年內投資超過85 億美元,發展十七所世界級的教研機構及高新科技。而美國奧巴馬政府即使面對金融危機期間,仍然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撥款增加五成。

香港社會一直關注經濟發展及前景,香港人亦喜歡走在時代尖端,然而科研佔本地生產總值約0.7%,比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要低。

既然世界各國與地區均重視高科技,本港的前途有賴科技發展,為何香港在發展科技方面仍有待改善?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近年的最新發展─香港政府自2009 至2010 年施政報告開始,將創新科技列為六項優勢產業之一,並承諾撥出二億元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以鼓勵企業參與「創新及科技基金」及研究應用科技,這是好的開始。於20 10 至2011 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更作出多項計劃,包括:科學園第三期陸續落成;全面檢討創新及科技基金以鼓勵企業和研發機構進行有商業潛質的科研活動;透過研發中心促進學術界、教研機構、商界和政府合作;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香港的十二間伙伴實驗室每年每間提供達200 萬元營運資助。財政司司長將出任「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主席,匯聚產、學、研各界別的力量及發揮協同效應。當局並重申香港作為區內電訊網絡樞紐的角色,發展高端數據中心。

作為科技與教育界的一員,我們當然歡迎這些措施。

雖然如此,我們認為在培育人才、發展科研文化等最關鍵的前提方面,仍須繼續努力。

倡設科技局

我深信,香港要成功轉型及發展高科技,就必須發展科技的思維、文化、與制訂長遠的策略,並作出結構性的改變。當中,政府須要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

不錯, 我們已經有創新科技署、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大學、創新及科技基金、以及香港科技園,這些機構對科研發展均擔當重要角色。然而,香港更需要一個負責「制訂」長期政策、而不單是「執行」政策的單位。其中一個可考慮的做法是在政府架構內設立一個「科技局」,這個「科技局」在政府架構內應該屬於較高的層次。這樣,它便可以就業界與教研機構的意見與政府的決策層進行溝通。

它又可以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局直接溝通,作為同等級的對口單位。政府要從這個高層次出發,就可以在發展科研上扮演領導角色。

讓我們參考外國的成功例子。歐洲發展科研最常用的模式,是教研機構、業界及政府三方面的配合。在這個模式中,包括大學在內的教研機構負責培育人才、傳授知識和發展科研。業界負責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應用的科技產品,開拓市場。當中政府負責制訂長遠政策,協助教研機構和業界互相配合和銜接,同時扮演教研機構與業界無法擔當的角色。三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需一條龍配套

同時,發展科研還需要「一條龍」的配套:大學和業界培養人才、製造發展科研的生態環境及文化。教研機構與業界確保所發展的科技能配合市場需要,將科研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業界則將應用產品推介給用家。最後,各界攜手將科技普及化,鼓勵市民擁抱高科技生活及享受它的成果。各部分必須環環相扣, 「一個都不能少」。如有遺漏,政府要即時「補位」。譬如對有潛質但不能「賺快錢」的項目,政府必須幫它一把。

有些人認為香港未能培育科研人才,我卻認為香港有許多優秀的科研人才,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我們的工學院全球排名前三十位及全國第一、理學院亞洲第一,而我們的納米科技及生物化學等研究更達到世界水準。我們必須讓研究生學成之後,可以學以致用;我們必須讓人才帶動本港的高科技發展。

就以我自己為例,我在美國畢業後曾考慮回港發展,可惜七十年代香港的科研工作前景無法與美國相比,於是我在美國任教及從事研究了三十多年(大家不難想像,九十年代香港成立科技大學時,在北美華裔科學與工程界中成為佳話)。八十年代不少工業北移,利用內地廉價的勞動力發展技術水平不算最高的產品,賺取最大的利潤。然而發展科研不能在短期內「賺快錢」,我們不能期望商界自動自覺發展科研。當不少香港人對iPad 趨之若鶩並爭相搶購時,我們有否想過香港人也可以創造一種風靡全球的高科技產品呢?

港有獨特優勢

因此,我們希望香港政府扮演更主導的角色,帶領香港發展高科技,加強大學、教研機構、業界與政府的銜接,以更實質的措施提供誘因,讓香港不要錯失發展高科技的機會或被台灣與新加坡等地區超越。

香港發展科研也有其獨特的優勢。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廣東與香港在科研等各方面進一步融合;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全面推進深港科技合作。以其他先進經濟體系為例,美國的科研佔其本地生產總值達2.7%,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如能投入更多資源發展科技、研究與開發,必定能進一步發揮面向世界、背靠內地的優勢,與內地科技界攜手並進。

在香港科技大學慶祝促進科技教育與研究二十年的時刻,我們期望科大繼續發揮促進科技與經濟的角色,就像美國史丹福大學推動矽谷發展一樣,又或者科大可以成為「中國的加州理工學院」。事實上,科大的成功模式已成為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與國內南方科技大學的參考對象。作為科技與教育界人士,我們深信科技教育必須與研究融合,大學進行尖端科技研究可豐富教學的內容,跨學科研究亦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我們期望政府與科技界、學術教育界、業界、商界等共同促進本港的科技發展,以創新精神,創造未來。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