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graphy Speeches & Articles Column Articles Photo & Video Gallery e-letter Staff Directory

2011年12月19日

香港有條件發展科技
陳繁昌校長 「本文原載於12月19日信報」
 

在知識型社會,尤其是在香港,一間研究型的科技大學應該擔當什麼角色。在談及這個重要課題之前,我想先探討兩個有關的問題:

第一:「香港需要科技嗎?」
第二:「香港能夠成功發展科技嗎?」

現在先談「香港需要科技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分享最近的體會。數星期前,我到訪了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韓國的社會及高等教育高速發展,令我印象深刻。40年前,韓國遠較今日貧困,在經濟上只能歸入第三世界。然而,時移勢易,今日韓國已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實力不容小覷,不但其泡菜知名,韓國的汽車出口、電子消費品、核反應技術及造船業同樣蜚聲國際。我還記得在20年前,韓國汽車出口業務初次涉足美國市場之時,現代汽車(Hyundai)僅被視為次級產品,今天,卻已成為最受追捧的品牌之一,尤其在年青一輩之間更見受落,而韓國的造船業亦已雄踞全球首位!這次韓國之行,令我更加相信,在這個知識型世代,科技是社會發展的關鍵。

讓我進一步說明香港為何需要發展科技。首先,不少談論都認為,香港的經濟需要多元化,而非偏重於服務為本的產業。然而香港卻安於單一的經濟思維,鮮見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其次,香港除了人力資源之外,並無天然資源,要維持高生活水平,確實需要發展高增值產業,而科技及創新產品正是其中之一,可帶來這樣的機遇。第三,香港可以而且應該利用中國經濟崛興的良機及其在科技的巨大投資。第四,香港應為大批有卓越科技能力的年青一代,帶來發展機遇及前景。最後,香港作為相對富庶的先進社區,為甚麽不為科技這項重要的人類文明發展盡一己之力,作出貢獻?

有人可能認為,單靠金融業、服務業及地產業足以支持整個香港經濟而且令香港蓬勃發展。這種說法或許有其道理,但環顧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新加坡、蘇黎世以至上海,無一不以其金融中樞地位而自豪,但那有一個會排除科技,甘於把科技的領導地位拱手相讓給其他城市?舉例而言,上海一直在科技上與北京互較長短。上海致力在金融服務及科技發展兩方面同時稱冠,而且投放大量資金於高等科技教育上,積極招攬外國公司在其科學園開展跨國科研工作。葛蘭素史克藥廠(GSK)、通用電氣 (GE)及英特爾 (Intel)等公司,已紛紛在上海設立科研實驗室。紐約市一向是金融重鎮,也已向科技創新邁出一大步,要與矽谷分庭抗禮。最近在《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刊登的一篇文章,正是以「紐約式矽谷」(Silicon Valley, NY Style)為題。紐約市長彭博預留了大量土地,呼籲全球各地的一流大學前來紐約市建立分校,攜手建造世界級的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府,從而增強紐約市的經濟實力。史丹福大學已表示有興趣,康奈爾大學聯同以色列理工大學(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亦不甘後人,而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大學分別已結盟響應。倫敦又怎樣呢?一年前,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篇報導說:「卡梅倫首相闡述東倫敦成為矽谷的遠景」〈Cameron reveals Silicon Valley Vision for East London〉,其意向已經清晰可見。

瑞士是銀行及金融中心,人口與香港相若,在藥劑、食品業及精密機械範疇亦享有領先地位。另外,香港人都知道新加坡在科技創新方面投入巨資,這一點也不必我贅述了。由此可見,世界各地的主要金融中心都投身於科技創新。客觀的結論是:如果這些城市不是愚昧無知,那一定是他們都看重發展科技的前景。

現在我想談談第二個問題:「香港能夠成功發展科技嗎?」假如20年前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時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我或許會心存疑問。但時至今天,情況已遠勝當年。首先,我們擁有人力資源及人才。香港的學生一直在PISA及PIMMS等全球科學能力測試中名列前茅。我們的大學也躋身亞洲,甚至世界最佳學府,其中香港科技大學更以科技及工商管理的卓越成就享譽全球;而這兩方面都是創新生態系統的主要元素。此外,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既是中國的一部分,更享有地緣優勢。我們可以充分把握國家十二五規劃帶來的機遇,配合國家將科技列為全國發展的主要因素。試問,除香港加上珠三角地區以外,中國哪一個地方能同時具備頂尖學府、龐大市場、技術及生產企業多元化、法治、成熟的知識產權保障、世界級基建及外國人普遍接受的國際城市生活環境呢?事實上,我最近到訪的先進國家大部份的高等教育同仁都對香港的條件羨慕不已;我們若不善用自身的優勢,確實相當可惜。

最後,且讓我列舉數個國家的成功例子,證明及早在科技上投資,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

過去30年,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6倍;新加坡今日已成為高科技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期,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超過14倍;反觀香港只增長了約7倍。韓國在多個技術範疇居於領先地位,擁有多項著名的國際技術品牌。以色列的人口與香港相若,但在納斯達克指數(NASDAQ)的首次公開發售(IPO)技術類股份只僅次於美國。重要的是,韓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用於研發,比例很高;新加坡在這方面的投放則由目前的2.3%上升至2015年的3.5%。香港的研發投資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只有0.79%,這一點相信各位也早有所聞。中國內地的目標是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將科技研發開支由現時的1.8%增加至2.2%,正好帶給香港在科技發展方面獨特的角色。難道香港的研發投資不該至少與內地看齊嗎?

如果其他地方能做到,香港怎會做不到?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決心。正如我時常向學生分享我的座右銘:「若您嘗試,不一定成功;但若您不肯嘗試,就永不成功。」

 

Previous Next